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台湾博士“登陆”营造新故乡:“我像一名乡村寻宝者”

台湾博士“登陆”营造新故乡:“我像一名乡村寻宝者”

2025-05-11 08:41:13 [体育] 来源:社论快线晚报

  中新社厦门6月15日电 题:台湾博士“登陆”营造新故乡:“我像一名乡村寻宝者”

  中新社记者 龙敏

  “每看到一处古建,登陆看到一处自然景观,台湾就在想怎么样让它们‘活起来’。博士宝”台湾青年杨于萱自称“像一名乡村寻宝者”,营造“村庄氛围活跃起来,新故乡像让我很有成就感”。名乡

  第十六届海峡论坛正在厦门举行,村寻杨于萱先是登陆亮相海峡青年论坛,登台讲述了她的台湾“登陆”筑梦故事;随后,还将参加闽台乡建乡创合作论坛,博士宝现场签约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营造

  从台北而来的新故乡像杨于萱,是名乡台湾辅仁大学学士、东海大学硕士、村寻逢甲大学博士。登陆来厦门之前,她主修古典文学、设计美学、文化传播,曾在台湾多所大学任教。任教期间,她每年寒暑假都会带着台湾学生来大陆,让他们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我想亲身实践给学生看,这里确实像我推介的那样,市场大、机会多”,于是她决定留“厦(门)”,成为一名乡村营造师。

  2019年,杨于萱带着台湾的社区营造理念,进驻到厦门天竺山麓下的过坂社区。美丽的村庄,亲如家人的村民,让她迅速融入到村子里。她扎根村居开展调研,发掘和保护乡村文化,将“陪伴式乡建”做得风生水起。

  在过坂社区,杨于萱和同事举办“晚间老年大学”,柔力球、广场舞、腰鼓、歌仔戏,来上课的阿嬷们,每天都有不同的课程;举办“儿童议事会”,让孩子们学习和探讨“碳中和”这样的新名词;举行全村短视频大赛,获奖作品多数来自几年前还不会用智能手机的老人。

  “我们最大的期望就是每个村民都能是自己的乡村代言人。”杨于萱向中新社记者表示,乡村营造师就像寻宝者,一头扎进乡野,以“新村民”的视角,发掘和保护乡村的文化和禀赋;又像一个护航者,深度参与到乡村发展过程中,为古旧的村落凝聚起新的精神气质,吸引更多的年轻人一起努力、一起打拼,营造新故乡。

  杨于萱的脚步并未就此停歇。为了拥有更大的施展空间,2022年,她在厦门市集美区组建新的两岸团队,创办厦门闲闲文创有限公司,并入驻聚融壹家台湾青年双创基地。入驻基地后,公司接了不少单子,涉及特产文创包装设计,营地、民宿运营规划,以及村庄整体规划等,业务还拓展到了漳州、泉州等周边地区。

  目前,杨于萱的团队已开始从儿童活动空间、长者居家安全、公共空间及其无障碍化等方向为城内村展开整体规划设计,进一步描绘乡村振兴前景,尽可能让村庄的人文、经济效益最大化,并辐射村庄全体人群。

  “我希望我的脚步可以永远向前,从台湾迈向大陆,再从大陆迈向到世界。”不仅在大陆广阔田野间找到筑梦的舞台,杨于萱更愿意充当沟通两岸的桥梁,通过自己的公司引进更多台湾人才,用自己的经历吸引更多台湾学子过来研学、旅行、考察。迄今,她已带动20多名学生、朋友扎根大陆发展。

  “在厦门,我有家人、有朋友,我们一起努力奋斗。”杨于萱感叹道,在厦门工作生活的这些年,留下她的不仅仅是好政策、好环境,更是浓浓的人情。

  “此心安处是吾乡”,已经在厦门安家的杨于萱表示,家乡不仅仅是一方熟悉的天地,更是由无数善意、温暖汇聚成的小世界。(完)

(责任编辑:法治)

推荐文章
  • 两岸青年南京江宁话创业共前行

    两岸青年南京江宁话创业共前行 中新网南京7月1日电 (张传明 周勇)“我想用可颂和华夫饼打造一种生活态度,带领年轻人走进街头巷尾,让大爷大妈体会甜点的美味。”日前,在南京台湾青年创业学院,台湾创业青年陈怡静在进行创业演说时表示。日 ...[详细]
  • 一个人 一辆车 三十年 袁玉彬和33公里公路

    一个人 一辆车 三十年 袁玉彬和33公里公路 本报记者 蒋月阳  ■新闻背景 2012年8月2日晚间到3日凌晨,10号台风“达维”登陆鲁苏边界,山东气象部门相继发出了台风红色预警信号和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当日,老袁彻夜未眠,时针指向晚上9点,望着窗 ...[详细]
  • 农民画:“走下”画纸 “融入”生活

    农民画:“走下”画纸 “融入”生活   本报记者 刘玮玮  丝巾,抱枕,挂毯,屏风……一件件生活居家用品,因植入了农民画元素,而拥有了明媚的色彩和浓郁的滨海民俗风情。这是记者近日在日照农民画院看到的精美作品。不久之后,这些作品就将走上中 ...[详细]
  • 五莲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学员唱“主角”

    五莲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学员唱“主角”     本报五莲讯通讯员 杨伟梅)近期,五莲县先后举办全县农村党支部书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专题培训班,学员成了讲台上“主角”,结果大家都说好。    培训班有近三分之二的时间进行课堂发言和小组讨论。其中 ...[详细]
  • 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一个中国原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一个中国原则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中新网伦敦7月27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当地时间7月26日,中国驻英国使馆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招待会。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在讲话中强调,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是中国的台湾 ...[详细]
  • 日照农村公路“网化示范县”项目进展顺利

    日照农村公路“网化示范县”项目进展顺利   本报讯记者 刘玮玮)4月8日,记者从全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现场会获悉,我市莒县、五莲两个省级农村公路“网化示范县”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两县完成农村公路建设900余公里。  据了解,去年五莲、莒 ...[详细]
  • 日照市第二届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举行

    日照市第二届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举行   本报讯记者 王美莹)近日,由市关工委、市科协、共青团日照市委主办的第二届日照市家庭教育高峰论坛暨陆士桢家庭教育报告会成功举办。  本届论坛主题为“如何做合格的父母”,全国著名家庭教育和青少年研究专 ...[详细]
  • 农民画:“走下”画纸 “融入”生活

    农民画:“走下”画纸 “融入”生活   本报记者 刘玮玮  丝巾,抱枕,挂毯,屏风……一件件生活居家用品,因植入了农民画元素,而拥有了明媚的色彩和浓郁的滨海民俗风情。这是记者近日在日照农民画院看到的精美作品。不久之后,这些作品就将走上中 ...[详细]
  • “土特产”链接“大市场” 产业振兴“钱”景好

    “土特产”链接“大市场” 产业振兴“钱”景好 小小“土特产”,一头连着农民增收,一头连着美好生活。产业振兴,一头连着农民的好就业、稳收入,一头连着农村的生机和活力。今年以来,各地持续做好“土特产”文章,不断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 ...[详细]
  • 省台办领导来日照调研

    省台办领导来日照调研   本报讯记者 陈蕾)4月10日,省台办主任张雪燕一行到我市部分台资、台属企业调研。市委常委、统战部长万同,副市长郇梅参加调研。  张雪燕一行先后到山东岚桥集团、日照岚桥富凯木业有限公司进行调研,详细 ...[详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