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社论快线晚报 > 民政
过年的意义就在“团圆”
社论快线晚报2025-05-02 05:04:54【民政】6人已围观
简介本报记者 蒋月阳□特邀嘉宾 刘洪政 我的老家在胶东,每年回老家过春节,是十几年来一成不变的规律。 往年,我都是携妻女在腊月二十三回家,总是尽量在晚饭前赶回去吃小年的饺子。今年,由于工作的原因,到家已经
本报记者 蒋月阳
□特邀嘉宾 刘洪政
我的团圆老家在胶东,每年回老家过春节,过年是团圆十几年来一成不变的规律。
往年,过年我都是团圆携妻女在腊月二十三回家,总是过年尽量在晚饭前赶回去吃小年的饺子。今年,团圆由于工作的过年原因,到家已经是团圆腊月二十八午后了。
村里每逢阴历的过年“三”和“八”都有个集市。到家的团圆那天路上有积雪,所以来赶集的过年商贩并不多,但摊子上那些海鲜和鞭炮,团圆以及市场上熙熙攘攘购置年货的过年人群,让我感到了熟悉的团圆年味。
除夕那天清早,各家各户都忙着清理庭院,因为午饭后要请家谱,逝去的先人都要回家过年。
家谱挂在墙上,桌上摆放着米饭、鸡鱼肉、饽饽和水果等贡品。每当这个时候,老人都会把孩子们叫到跟前,讲述家族的一些名人,告诉孩子先人的名字。记得小时候爸爸常说,如果记不住自己爸爸、爷爷和老爷爷的名字,就是不孝。
其次有年味儿的东西就是贴春联和放鞭炮。小时候,这个任务是父亲的,随着我和哥哥年龄的增长,这个任务也就自然落在了我俩身上。当看着红红火火的对联贴在了自家门上,听着村里巷中那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总会在恍惚间觉得自己还是小孩子。
很赞哦!(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