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头,感知中越经贸活力
超市里的在街头哪吒玩偶、街边的感知一杯“中国风”奶茶、排队等候一碗河粉的经贸中国顾客、在中企承建轻轨上通勤打卡的活力越南姑娘……在越南首都河内,常能在不经意间发现“中国元素”。在街头
最近30多年来,感知中越双边贸易额增加了6400多倍,经贸越南是活力中国在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在街头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近日,感知本报记者走上越南街头,经贸感知中越经贸活力。活力
一杯奶茶
一只蜜雪冰城的在街头甜筒冰淇淋,在越南河内,感知售价约合人民币3元。经贸4月13日,正值周日,下午2时许,本报记者排在十多位顾客的队伍里,做了一个简单的观察:外国顾客四五位,当地顾客六七人。点单最多的当属冰茶饮,记者手里的这支甜筒冰淇淋,则跟国内口感几无差别。
到河内市中心看一看,李宁、大疆、名创优品、海底捞,这些中国年轻人喜欢的品牌和商店,也吸引了许多越南年轻人光顾。“在越南,中国品牌挺多的。我时不时会买中国产品,用得都不错。”在名创优品店内,正在选购香薰产品的越南姑娘陈玉瑛告诉记者。
这些都是街头醒目的中国招牌,往细里看,更有不少中国商人做着实打实的“中国元素”生意。一杯琉璃奶茶,“中国风”的包装,亲民的售价,吸引了许多年轻消费者。而这家店铺,从外观到产品,除了增加越南语的招牌和菜单,都是地地道道的中国味道。店家介绍,为了更好地还原口感,店里的许多原料和设备都是直接从中国运来。
如果说大品牌出海有强大供应链的支撑,那小商铺是如何做到地道原料和味道“完美”复刻的?深入“肌理”,前提是“大动脉”的互联互通。
随着中越国际班列开行、智慧口岸启动建设,陆地边境口岸互联互通加快推进,中越两国货物和原料运输更加便捷畅通。仅以中越班列为例,2024年,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始发的中越班列累计发运货物超1.9万标箱,同比增长近12倍,全年5次刷新单月发运量纪录。
目前中越跨境铁路合作正加速推进。近日,中越双方明确优先加快推进两国铁路、高速公路、口岸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未来5至10年,中越乃至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认为。
一杯奶茶,背后是持续联通的基础设施。
一颗榴莲
进入产季,河内街头的越南榴莲多了起来。与此同时,许多人正忙碌着,为越南榴莲进入中国商超做着准备。
中国商人周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去年,经由他的工厂,大约300个货柜的榴莲进入中国市场。从火龙果到榴莲,10年前,周先生开始到越南做水果生意,亲眼见证中国消费者对进口水果的热情攀升。为了让越南水果更高效地抵达中国市场,近几年,他在越南不同地区开设两家工厂,专门处理水果采购、筛选、包装等流程。“有政策支持,水果贸易还是很有未来的。”他说。
随着经贸往来日益密切,荔枝、榴莲、椰子、腰果等越来越多越南优质农产品走进中国千家万户,成为中国消费者的新宠,也为越南人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越南海关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越南对华出口的果蔬、水产品金额分别达到41亿美元、14亿美元,同比增长28.7%、23.2%。在当地,不仅种植农户能够获得稳定的收入,还有许多村民为进入越南的中国商家提供运输、仓储等服务,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采访中,多位在越南做生意的中国商人表示,他们密切关注着两国贸易的动向,关注是否有新的贸易单品准入等,这些机会都会转化成实实在在的生意。
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中越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更趋紧密。中国连续20多年是越南第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越双边贸易额突破2600亿美元。目前,中国已成为越南第三大外资来源地,在新投资项目数量上位居首位。
“中越贸易互补性较强,不断提升的双边贸易额给两国带来了实际利益。”许利平认为,一方面,越南的农产品对华出口额大幅增长,既增加了越南农民的收入,又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价廉物美热带水果的需求;另一方面,中国的电子产品、机械设备等工业品通过越南生产基地进入地区乃至全球市场,形成产业链、供应链的有效协同,有助于打造越来越牢固的地区产供链体系。
一条轻轨
清晨5点半,越南首都河内,城市刚刚苏醒,列车从车辆段稳稳推出,沿着河内轻轨吉灵—河东线一路飞驰,上下穿梭的人们,开启了新一天的生活。
4月12日上午10时许,河内法律大学学生草原熟练地登上列车,坐在喜欢的窗边位置,出发去学校上课。从文溪站到泰河站,这条线路,她几乎每天往返。“舒服、干净、方便,节省时间。”她说。恰逢周末,这条线路上出行的乘客不少。站台上,一些游客拍照打卡“河内新地标”;车厢里,很多年轻人特意搭乘轻轨看城市街景。
河内轻轨吉灵—河东线,是越南首条城市轻轨,由中国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于2021年11月投入运营。线路全程约13公里,设有12个站点,列车行驶全程仅需23分钟,用时比汽车出行快将近1小时,比摩托车快20分钟,既节省了当地居民的出行时间,也缓解了沿线交通拥堵问题。
凭借便捷、舒适、准时的特点,河内轻轨吉灵—河东线成为不少当地人的通勤选择。34岁的阮清河现在每天乘坐轻轨上下班,“以前上班骑摩托车,大概40多分钟,有了轻轨只要15分钟左右,不怕堵车,不怕风吹日晒,乘坐很舒心、放松”。阮清河也是中铁六局越南公司员工,10多年来,她见证了这条轻轨建成、通车、运营、融入当地人生活的全过程。“能够参与这条线路的建设,为这座城市作出贡献,我非常自豪!”她说。
中铁六局越南公司副总经理张强介绍,项目在2023年底完成了全部质保工作,到目前保持高效、平稳运行。截至今年4月,线路累计载客超3500万人次,因为绿色便捷、票价合理,日益受到河内市民的欢迎。
不仅是轻轨,中国企业投资建设的光伏、垃圾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有力保障了越南电力供应。2024年中国赴越游客超过370万人次,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正式运营、多条跨境自驾游线路开通,让“一日游两国”成为现实。
用阮清河的话说,“这条轻轨帮助我成长”。一个个项目,正打开更多合作与成长的空间。
(责任编辑:头条)
-
中国机遇·海南|消博会英国馆馆长沈洁思:自由贸易港政策是英国企业落户海南的主要吸引力
2025年4月13日至18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市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这是英国第二年参加消博会。作为今年消博会的主宾国,英国的参展规模与企业相比去年约扩大了一倍,总参展面积超1300平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裴颖) 9月6日,记者从市贸促会获悉,为期三天的2011第四届中国·石家庄(正定)北方茶博览会9月4日结束了。今年是日照茶企第二年参展,圣谷山、天润、银海、茗家春、驻龙山、极北云 ...[详细]
-
本报讯(通讯员 焦安伟) 为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市质监站于9月份组织开展“建设工程质量月”活动。 该站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工程质量知识的宣传力度,宣传有关新标准、新规范、新规定,进一步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迟锐) 9月3日,日照交警“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护民权、保民生”全警大走访活动启动。在活动中,民警将逐一敲开居民的家门,面对面地与群众“唠嗑”,倾听群众对公安交警部门的意见和 ...[详细]
-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孟锋 通讯员 成晓媛 郑文波) 9月4日,东港公路局联合市交警开发区大队发出提醒:车货总重超过30吨的车辆,近期禁止通行G204线傅疃河大桥。 近日,超载车辆违规通行造成桥 ...[详细]
-
用电结构呈现以轻释重良好态势本报讯记者 曲亚平)记者从市经信委了解到,1至8月份,全市工业用电量为82.42亿KWh,同比增长27.27%,高出全省平均增幅16.75个百分点,继续列全省17地市第1位 ...[详细]
-
本报讯通讯员 于非 梁远林)自开展“执行力、创新力、公信力”建设年活动以来,日照海事局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提高科学监管能力和优质服务水平,保障了辖区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 ...[详细]
-
教育部:2025年秋季起,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不再使用“函授”“业余”的名称
近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关于推进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学历继续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全面规范、提高质量”为主线,对普通高校举办的学历继续教育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推动形成办学结构合理、质量标准完善、办学行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陈蕾)9月6日,记者从市农机局获悉,我市争引省第二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290万元已到位,购机农民可到户口所在区县的农机管理部门申请报名。 据了解,第二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主要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