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中国通”,“通中国”

“中国通”,“通中国”

2025-05-08 19:43:54 [焦点] 来源:社论快线晚报

  近年来,中国通一些精通中文的通中国外国青年活跃于中国社交媒体,他们用优美的中国通文笔、生动的通中国图片或者幽默的视频内容,分享中文学习经历、中国通留学感受、通中国文化体验,中国通并且深入探讨不同文化间的通中国碰撞交融,带来诸多有益思考。中国通近日,通中国记者采访了俄罗斯小伙大卫和埃及青年刘正曦,中国通听他们讲述跨文化传播的通中国故事。

  中文打开多扇大门

  “电视剧《甄嬛传》里,中国通安陵容听不懂甄嬛讲‘郑伯克段于鄢’,通中国就是中国通因为她读的典故不够多。所以,我要做积极的倾听者、学习者,持续积累中国典故和成语,避免词不达意。”在视频连线采访中,大卫说着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围绕或轻松或深刻的人文话题侃侃而谈。若不是一抬头便能看见他的容貌,很容易让人忘记这是一场与外国友人的对话。

  俄罗斯小伙大卫,中文名叫罗维卫,目前是北京大学在读博士,曾获得2014年“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比赛总冠军,担任过《世界青年说》节目常驻嘉宾、北京市旅游形象大使。自2011年起,他已在中国学习超过10年,先后攻读汉语言文学本科、比较文学硕士和比较政治学博士。他在微博上拥有近150万粉丝,同时运营着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等多个社交平台。

  大卫与中文结缘于对中国文字的好奇。儿时,玩具标签上写着“Made in China”并附有汉字标注的安全须知,当时他觉得复杂的汉字神秘有趣。

  在北京语言大学和中国同学一起学习《古代汉语》时,大卫被文言文和繁体字“难到怀疑人生,只能把一篇篇3分钟长的课文录音反复听40多遍”。

  但到了《现当代文学》,大卫发现很多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作家都受到过苏俄文学的影响。在清华读硕士时,他专注于研究鲁迅通过日语转译的俄罗斯文学作品,为此还专门去日本东京交换了1年。大卫尤其欣赏鲁迅创作的《故事新编》,用许多中国古典元素以古论今。此外,他还喜欢《聊斋志异》《三体》,最近在重读孔孟和诸子散文。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大卫认为,书中的智慧既超越国界,又跨越时空引发共鸣。“我们现在可能觉得古人很陌生,但实际上,我们如今思考的一些问题,他们早已思考过。换句话说,古人提出的很多问题,我们至今仍在作答。或许不存在永恒的答案,却有着永恒的问题。”

  大卫在中国结识的国际好友当中,有位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供职于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的外籍专家——埃及小伙刘正曦。两人都曾担任“汉语桥”出题官,互相打趣时,大卫调侃他是“老干部”,刘正曦则称大卫“大哥”。

  普通话已经达到二级甲等的刘正曦,仍在继续攻克多音字和易读错的字,不断精进主持专业能力。此外,他对成语也充满兴趣。去年,他在埃及参与发起并组织了“‘学成语,识中华’第一届成语大汇—外国人讲中国成语故事”比赛,吸引了来自约20所高校的265名中文学习者参与。

  这样的成绩背后,是埃及深厚的汉语教学传统和蓬勃发展态势:1958年设立汉语专业,是中东及非洲最早开展汉语教学的国家;现有4所孔子学院、2所孔子课堂和2所鲁班工坊;2020年将汉语纳入中小学教育大纲,并已开展两批公立中学中文教育试点。

  “学中文在埃及真的太火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其他国家学生通过HSK(汉语水平考试)4级就能申请奖学金,但在埃及至少要达到5级才行。”刘正曦说。他在Facebook上开设个人账号“歪果仁学播音”,经常分享练声技巧、口部操等内容,连他曾经的中文系老师也关注学习。

  刘正曦引用鲁迅的话形容汉语的魅力: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他深刻认识到,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它不能带来一切,但是可以打开多扇大门。

  从一句“我懂你”开始

  喝热水、吃包子、喝豆汁就是懂中国了吗?在大卫看来,这些都只是浅表层面的文化模仿,“咱追求的目标并非这些,而是去感受、去体验,通过纵深了解和横向对比,深入理解中国是什么样的。”2016年《中国诗词大会》第一季中,大卫就曾说:“我不想成为浅尝辄止的‘中国通’,而要‘通中国’。”

  他欣赏东晋诗人陶渊明笔下的田园意境,喜爱“润物细无声”“花落知多少”的优美诗意,还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说理启悟。

  不过大卫最痴迷的还是书法艺术,他擅长俄文和日文书法,还研习过古埃及文字。在他眼中,中文书法最为博大精深:汉字数量繁多、笔画多变、字体丰富,又蕴含深厚的中式哲学底蕴,即便不懂中文的人,也很容易被其深刻的美感所吸引。

  大卫通过临帖自学楷书和行书,欧阳询、颜真卿、王羲之、赵孟頫、米芾等名家作品都是他的学习范本。从最初的满心烦躁,到慢慢开始耐心感受毛笔与宣纸之间的摩擦力,掌握各种笔画写法,做到“意在笔先”。“写得最好的字永远是下一个”,大卫说,这种追求完美的乐趣就像挂在驴子面前的胡萝卜,激励着他不断更上一层楼,并且期待解锁更多中国画技法。

  人若经常游走于不同文化之间,便容易培养出敏锐的文化嗅觉。成年后在北京生活十余年,又曾旅居日美,大卫深刻体会到:不同城市的氛围和秩序以及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各异。与其放大文化差异,不如“珍惜有多元性的环境,保持好奇心,拓展知识面”。

  在好友刘正曦眼里,中国的模样是“强”“美”“包容”:强在国家实力、国际影响力,就像他在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标题所言——《中国两会,政策“风向标”牵动全球》《中国不会因为是大国就给别人穿小鞋》;美在美景美食、生态人文,“在新疆天池,随手一拍就是Windows壁纸”“漂亮的唐装大褂和汉服,我家也有”;包容则体现在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创业扶持措施,处处彰显开放胸怀。

  若只能选两个汉字送给世界,刘正曦会选择“和合”——在百年变局中,世界需要和平、和谐与合作;在河北玉狗梁村,他用纪录片讲述这个国家级贫困村如何通过“瑜伽脱贫”实现蝶变;他还曾将中国共享单车模式成功介绍到埃及……

  所有这些对中华文化的深度探索,最终都指向同一个目标——搭建理解的桥梁。正如微信对话页里,刘正曦发来的个人海报上的那句口号:人类命运共同体,从一句“我懂你”开始。

  以开放心态连接不同文化

  “所谓文化传播,并不意味着天天讲诗词成语。”大卫说,自己活跃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分享多语言学习经验、留学趣事和知识思考,首要目标是让更多人了解一种想象之外的生活方式。比如现在,大卫正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访学,并且追寻着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胡适先生的足迹,去他生活过的地方,读他的手稿和日记,特别感同身受。

  大卫坚持最久的栏目,是个人微信公众号睡前语音栏目“晚安卫”。2017至2021年,他每晚发布1分钟左右的简短语音,分享见闻和心情,最后用中俄双语道一声晚安。

  不少关注了十几年的粉丝,会发私信给大卫讲自己的故事,比如受其影响开始学外语、选择感兴趣的专业,或是参加了一次跨国婚礼;俄罗斯中文学习者,也会因为大卫的分享,不再觉得学中文遥不可及。

  由于精力有限,大卫希望未来在能力范围内把重点放在小红书和Youtube上,探索更多可持续的分享形式。

  大卫坦言,坚持分享的动力源于好奇心:“我觉得博主有责任传递多元信息,让更多人快乐交流。”他主张以开放心态连接不同文化。

  相较于在不同平台进行形式尝试的大卫,刘正曦在屏幕上呈现出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孔”:

  这一面,“5G冲浪”追热点,热梗频出抖包袱,自称“木乃伊区up主”——这是网络达人@埃及法老刘正曦。

  这位网络达人以快乐情绪为基调,在中国妻子的帮助下,结合网络热梗讲解埃及文化,从不为了搞笑而搞笑。为确保专业度,他经常做大量功课,吃透权威资料后再用新颖方式呈现。有网友留言:“自从刷到过up主的视频以后,想去埃及的欲望拉满!”

  另一面,发型梳得一丝不苟,穿着西装革履,讲话字正腔圆——这是重要活动嘉宾或者官方宣传短视频主持人。接受采访当天,刘正曦刚参加完海南国际文创周活动,次日又将飞往福建。

  在公共表达中,刘正曦要求自己“做好代表埃及的一张名片,讲好真实的中国故事”。他总结出三点心得:真情实感不加滤镜、把握分寸不冒犯人、分众传播通俗易懂。他举例说,从共建“一带一路”中埃合作成果,到电视剧《觉醒年代》《三体》在埃及热播,这些鲜活案例,都是跨文化传播的生动注脚。

(责任编辑:股票)

推荐文章
  • 问记者·春耕速度丨1小时抛10亩秧苗,是如何做到的?

    问记者·春耕速度丨1小时抛10亩秧苗,是如何做到的? 春回大地 万象更新眼下正值春耕春管关键期在福建省春季农业生产现场推进会上“水稻有序抛秧机”吸引大家注意据说1小时可以抛10亩秧苗3月31日,工作人员在福建省南安市驾驶“水稻有序抛秧机”抛秧无人机照片) ...[详细]
  • 204国道城区段有望10月通车

    204国道城区段有望10月通车 本报讯(记者 孟锋 通讯员 郑伟刚) G204线日照城区段拓宽改造工程预计于2012年10月底竣工通车,这是记者5月8日从市住建委获悉的。  如何保证改造后的G204线日照城区段,今后不再承受“开膛破 ...[详细]
  • 今起日照实名制火车票丢失可补办

    今起日照实名制火车票丢失可补办 只收取2元手续费  本报讯记者 孟凡虎)记者获悉,自5月10日起,日照实名制火车票丢失后也可挂失补办,原实名制火车票“丢后不补办”成为历史。补办一张车票手续费为2元。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实名制车票挂 ...[详细]
  • 文化惠民:全域推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文化惠民:全域推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翻开“2012年公益文化项目计划表”,6大类35个文化项目件件关乎公益惠民,舞台艺术表演、广场演出、文艺展览、艺术创作学术研究及文化共享、文化遗产保护等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项目涵盖城乡全域范围,以丰富群 ...[详细]
  • 开放不在籍投票是帮大陆“介选”?民进党“抗中”心魔又发作了

    开放不在籍投票是帮大陆“介选”?民进党“抗中”心魔又发作了 岛内蓝绿阵营近日围绕“不在籍投票”一事持续交锋。图片来源:台湾“中时新闻网”)岛内蓝绿阵营近日围绕“不在籍投票”一事持续交锋。中国国民党民代提案,在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采行不在籍投票,包含开放境外通讯 ...[详细]
  • 日照出租车好人好事多

    日照出租车好人好事多 1200余件(套)物品待领  本报讯(记者 迟锐) 5月7日,本报曾以《好的哥绕城三小时找失主》为题,刊发了好心的哥滕继海拾金不昧的报道。在日照,拾金不昧的出租车司机不止他一个,他们是一个群体。据介绍 ...[详细]
  • 日照市严查无年审游船投入营运

    日照市严查无年审游船投入营运     本报讯记者 曲亚平 通讯员 杨德坤 李凤)目前,我市正进入旅游旺季,市港航管理局进一步加强旅游船舶企业和游船管理检查,确保我市旅游客运安全。    据悉,我市有沿海旅游船舶234艘,共3333 ...[详细]
  • 莒县马鬐山风景区重修惠感寺落成

    莒县马鬐山风景区重修惠感寺落成     本报讯记者 许静 周伟)5月12日,莒县马鬐山风景区重修惠感寺落成典礼剪彩仪式在马鬐山风景区举行,标志着该寺重修工作全面完成。省人大民侨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惠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云爱,副市 ...[详细]
  • 冰雪经济“热”了,人才培养如何“趁热打铁”?

    冰雪经济“热”了,人才培养如何“趁热打铁”? 最高工资一天2000元,还是很难招到人,专业人才数量少、人才质量参差不齐冰雪经济“热”了,人才培养如何“趁热打铁”?阅读提示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参与冰雪雕塑建设的职工们在哈尔滨各大景区内、商场前忙得不 ...[详细]
  • 日照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逾七成

    日照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逾七成 本报讯通讯员 秦树胜)至5月2日,我市2012年保障性安居工程,15000套建设计划,开工11667套,开工率达到78%。今年省下达日照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15000套(不含新增廉租住房补贴110 ...[详细]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