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谋“独”反激“疑赖”声量 台湾人心思变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电 题:一意谋“独”反激“疑赖”声量 台湾人心思变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各方瞩目的独“2024上海台北城市论坛”岁末登场,一年一度的意谋疑赖城际交流由台北做东,上海市代表团成行实属不易。反激支持与反对举办者在岛内角力,声量思变绿营与“独派”及至最后一刻仍极限施压,台湾折射台湾内部过去一年撕裂加剧。人心
上台至今,独赖清德当局不断拉高谋“独”态势,意谋疑赖多次讲话公然挑衅两岸关系;但其出格言行难掩内部各项施政效果不彰,反激寻求所谓台湾问题“国际化”遇阻。声量思变伴随“疑赖”声音愈强,台湾台湾民心正悄然生变。人心
一意“独”行难挡两相情愿
年初起,独民进党当局大肆纪念、意谋疑赖美化荷兰殖民的反激所谓“台南400年”,对郑成功诞辰400周年置若罔闻,即便“纪念”也是将郑氏复疆建台以“来台”二字代替。
将“开台圣王”歪曲为“外来者”,一如民进党施行多年的“台独史观”所推崇、形塑的“多元文化”,割裂两岸历史联系。赖清德上台,新瓶装旧酒,给“台独”论述添了所谓“新意”。
包装“中华民国”、行“台独”之实,是岛内人士对于赖版“新两国论”的概述。包括“5·20”讲话、“双十”讲话在内,他用华丽辞藻描绘台湾前景的海市蜃楼,对改善两岸关系既无诚意也无善意,反而给台海和平稳定造成危机。
年末,民进党当局“去中”又出新招,下令修改军校课程,以“世界历史”取代“中国现代史”。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钟厚涛对中新社记者表示,绿营政客这是无视“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一部分”的事实,极尽所能“颂殖”“媚日”,为“台独”提供理论支持。
虽一意“独”行,但挡不住的是两岸年轻群体的热烈互动,有助于两岸相向而行的积极因素也在此间积累。
随着“小红书世代”在台湾声量上升,青年人相互理解乃至双向互通,正于社交媒体实现。花莲4月发生强震,温暖于线上传递,良善互动在海峡间一时蔚然成风。
线下,是大陆高校师生团访台的另一股“旋风”。马龙、杨倩们让岛内体会久违的交流氛围,舆论感叹“恍若两岸关系从未陷入谷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任冬梅认为,中华文化涵养两岸民众成长,青年人之间的可爱互动,一句“去中”难以阻挡。
“疑赖”加剧折射人心浮动
赖清德、萧美琴组合在1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胜出,民进党得以继续执政。不同以往八年,在野力量于立法机构形成优势,有力牵制赖当局施政。
一年来,台湾政坛怎一个“乱”字了得。民进党“自己当家、自己闹事”的剧本在议场内外上演,结果多是狼狈收场。
分析人士认为,该党表面“胜选”,实则暗藏深刻危机。“5·20”以来,赖清德既要全力处理民进党过去执政累积的民怨,也须直面党内党外政治力量的掣肘。
半年多后,民调机构针对当局施政的各项评估指标均在下降,连亲绿机构数据都显示赖本人“声望”下跌,对其施政表达不赞同的受访者高达43%。上海东亚研究所副所长包承柯曾于年中一场研讨会上指出,受制于当前局势,赖清德及其团队势必会在任期内延续“斗争”风格。
一如学者所料,“斗”在岛内媒体评选的台湾年度代表字中位列第二;加上第一、三名的“贪”和“骗”,混杂负面情绪的汉字反映出全年的人心浮动。
“贪”字当头,对赖清德而言更是讽刺——与赖分属党内不同阵营的绿营要角接连“落马”,民众意识到赖上任时主张的“打贪”沦为了整肃异己的政治工具。
政治争斗不止,民生困境无解,台湾“旧缺”未愈、“新缺”又至。台媒总结的“新缺”在此前的缺电、缺人才之外,再增缺基础建设、缺解决两岸紧张情势的能力等。
“疑赖”声量加剧不仅肇始于内部,11月,对所谓“挺台”态度不置可否的特朗普赢得美国总统选举,消息传来进一步加剧民间对民进党长期“倚美”政策的质疑,“疑赖”衍生为“疑美”。
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滨对中新社记者说,许多台湾人已看清,无原则、无底线迎靠美方,导致台湾民众的利益福祉被牺牲。正是民进党政策使然,才让台湾陷入如今困局。
2024年,民进党变本加厉地“谋独”和“去中”,然而岛内民心思变:人们不愿再被“同岛一命”的说辞绑架,继而对“台湾前路究竟在哪里”产生更加独立、务实的理性判断。(完)
(责任编辑:探索)
-
全国桃花万千,但西藏林芝的桃花却能与雪山争浪漫!这里的野生古桃树绵延百里,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上肆意绽放,与雪山、峡谷、藏式村落构成绝美画卷。雅鲁藏布江的暖湿气流让花期绵长。在每年4月的桃花节期间, ...[详细]
-
人民日报记者 秦佩华从“独角戏”到“大合唱” 11月23日,在山东省日照市黄海一路与海滨三路的路口,记者看到有一名交警在执勤,便以东西被盗为名向其报案,这名警号为160472的交警立即接待了记者,并询 ...[详细]
-
本报讯(通讯员 尚晶晶)为切实加强人员密集场所消防监督管理力度,有效预防和遏制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市公安消防支队结合全市人员密集场所实际,按照“责任明确,措施有力,隐患必除”的要求,采取多项措施,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刘家富 通讯员孙运友)我市作为山东省农村粮食产后减损安全保障工程2009年试点项目市,于12月14日顺利通过省级验收,这标志着我市农户科学储粮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省检查验收组在全市2.1 ...[详细]
-
生态是新时代西藏工作“四件大事”之一。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新时代西藏人权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指出,西藏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牢记“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的 ...[详细]
-
明年全市农村住房建设力争完成4万户 本报讯记者 王均薇)今年以来,我市按照“群众自愿、生态环保、配套推进、循序渐进、市场化运作、积极稳妥”的原则,扎实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目前,市区及区县1 ...[详细]
-
本报讯通讯员 高丽)12月4日,在第九个全国法制宣传日来临之际,市建委组织房管、燃热办等有关单位,与荣安社区联合开展了“12.4”法制宣传日活动。 在宣传现场,工作人员通过展示宣传展板、发放宣传材料、 ...[详细]
-
本报讯通讯员 李晓鹏)自6月份胶州至日照天然气长输管道暨集中输配工程竣工通气以来,市天然气公司从完善管理责任制、加强日常监管、强化安全教育等多方面入手,探索建立“六项制度”,不断加强安全管理,实现了安 ...[详细]
-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王美莹 通讯员 曹现强) 为进一步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市质监站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打造全天候监督模式服务工程建设。 实行工程质量动态监管,坚持质量巡查与不良行为记录相结合,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