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一大学生学校特训受伤右跟腱被切除 毕业证反遭扣留
宁德的宁德小王反映,说他在宁德师范学院学习了三年,大学已经达到了毕业条件,生学伤右可是校特训受大学毕业证却被师范学院给扣留了。现在正是跟腱应届毕业生招聘的高峰期,小王说因为拿不到毕业证,被切已经影响到他找工作。除毕那么,业证学院扣留毕业证的反遭理由是什么呢?小王说就是因为他和学校有些纠纷,但他觉得无论是扣留什么原因,学校的宁德做法都侵占学生的权益。
学校特训受伤 右跟腱被切除
在宁德的大学一栋民房内我们见到了小王。小王反映,生学伤右同样今年7月份毕业的校特训受同学,都从宁德师范学院拿到了毕业证,跟腱可他的毕业证,学校一直不发。
学校不发毕业证的理由是什么呢?在小王向帮忙记者提供了一段他和体育系主任的聊天记录,经了解。
原来,去年的十一月份的时候,小王是宁德师范学院校足球队的队员,当时在参加大学生足球联赛的特训中,他的右跟腱意外断裂。意外发生后,小王马上被送去医院做手术,但在手术恢复期间,却发生了伤口感染。为此,只能无奈把坏死的右跟腱切除。
跟腱断裂对于一名体育系的学生来说是致命的,而且小王的跟腱已经切除。这将意味着小王不能再踢球,从事重体力活也成问题。
记者查看了小王的简历,发现他做过散打教练、游泳教练,踢足球还在全省获过奖,可以说他之前前途一片光明。
系主任:确系扣留小王毕业证需还八万才能拿回毕业证
意外发生后的两个月,小王就向学校申请预支了八万块作为治疗费用。从学校拿到这笔钱时,小王说他还很感激,也打算等自己治疗结束后和学校商量赔偿等事宜。但令他想不到的是,他的赔偿诉求还没提出,学校反倒逼他还钱,不还钱就不给毕业证。
在小王看来,学校还得继续赔偿他的损失,可如今却用这种方式逼他还钱太心寒了。那么,小王说的是不是真的呢?记者来到宁德师院,找到了这位体育系主任。
该系主任首先承认,这笔八万块钱是小王当时向学校的借款,按照学校的意思,小王要和学校钱款两清了才能拿证,所以他就扣留了小王的毕业证。随后,系主任又提出,希望小王拿出八万的医疗报销单来解决。
有两万没发票 学校要求拿现金补上
学校这个要求是合理的,小王表示,他也认同学校要凭证的说法。但他手中只有六万多的医药发票,其他的交通费、购买营养品等根本没有发票。也就是说,小王需出示六万多元的发票,还要还给学校两万多元的现金。
学校坚持要销账后再还小王毕业证,可小王认为,拿到毕业证找到工作,才有办法补上钱。小王表示,因为毕业证的事,他已经错过了三场面试。
听到这样的消息之后,小王的同学也对学校做法感到气愤,感觉学校的做法太冷漠。
然而在沟通中,系主任始终坚持不给小王毕业证,但其实学校扣留学生毕业证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帮忙记者认为,如果学校是担心学生赖账不还欠款,完全可以向法院起诉,而不是以扣押毕业证的方法达到目的。
教育部:严禁学校扣发毕业证书
随后,帮忙记者搜索相关资料,在福建省教育厅看到这样一则通知,教育部表示,对欠缴学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的毕业生,学校严禁扣发毕业证书、学位证书。
记者针对宁德师范学院扣留小王毕业证的做法,也咨询了法律人士。
由于宁德师范学院不在宁德教育局管辖,所以接下来,我们会继续前往福建省教育厅反映。
我们相信当时宁德师范学院预支款八万给小王的初衷是好的,也是为了学生能尽快得到医治,但这不该成为扣留学生毕业证的理由。此外,小王因特训受伤,学院还有可能要对此进行赔偿,完全可以在今后赔偿上扣除这笔钱。现在是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黄金期,也希望宁德师范学校能再重新思考,归还小王毕业证的诉求。第1调查记者也会继续关注此事。
(责任编辑:法治)
-
巴中市公安局巴州区分局发布警情通报:2025年3月25日11时许,我局接报警称,巴州区回风街道某小区一男子被高空坠物砸中头部受伤倒地。接警后,民警迅速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置工作。经查,江某男,35岁)、 ...[详细]
-
本报记者 邢慧 本想着用旅游的方式轻轻松松告别大学时代,没想到旅途中乐极生悲,两名学生因殴打大巴司机被岚山公安分局高兴派出所处罚,并对受害人进行了赔偿。一场毕业旅程,因为自己的冲动,留下了这样的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周伟)今年麦收期间,我市大力推行“机收”和“机播”同步作业,努力保证麦田实现夏收和夏种同期完成,将传统的“三夏”(夏收、夏播、夏管)变成了“两夏”(夏收播、夏管)。 6月15 ...[详细]
-
本报记者 李培安6月26日,秦楼街道新合村,村里有一条南北主干道很整洁,偏偏在这条“一尘不染”的道路旁边有一堆生活垃圾:“飞舞”着苍蝇,紧挨着垃圾堆就是一个水泥砌成的垃圾池,但垃圾都“跑”了出来。在垃 ...[详细]
-
2025年2月17日,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小学,学生们正在上体育课。视觉中国/图)将“三大球”至少一项纳入体育课必修内容、大力开展班级联赛——这是北京市教委和北京市体育局在2025年2月17日对北京市的 ...[详细]
-
专项资金将纳入市级财政预算管理,专款专用 本报讯(记者 刘祥彩) 近日,记者从中国蓝色经济引智试验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获悉,从今年起,我市计划每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引智”,专项资金将纳入市 ...[详细]
-
本报讯(通讯员 裴晓芳)为做好安全生产月的各项工作,6月中旬,日照港股份一公司围绕“强化安全基础,推动安全发展”活动主题,开展“应急演练周”活动。 公司制定详细的演练方案,在办公室、码头 ...[详细]
-
本报记者 王帅 在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公园广场,几乎每天早晨和晚上都有一个老人领着一大帮人在活动——早上人们跟着她学太极拳,晚上她带大家跳广场舞。这个老人就是赵克芸,她对健身活动可谓“样样精通”。 ...[详细]
-
“双碳”目标提出四年,企业行动进展如何?——2024中国企业双碳行动观察
全球气候变化风险增加,地球最暖纪录再次被打破。国家气候中心的监测数据表明,2024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49℃,成为全球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暖年份。地球“体温”持续升高的同时,全球气候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许静 通讯员 乔祥明 许健)今年6月,东港区西湖镇久固庄村74岁的乡村医生席思栋领到了655元的养老金。自去年8月办理养老保险起,从医46年的他按月领取养老金。截至目前,该区有147名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