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思明: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 构筑幸福养老“生态圈”
东南网11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康泽辉/文 沈威/图 通讯员 夏思萱 陈文章)上午,生态圈家住厦门市思明区白城社区的厦门幸福林启良阿伯,习惯在社区睦邻点,思明社区和老朋友们一起,创新听讲座、养老养老唱老歌、服务打桥牌,构筑别提多欢乐。生态圈
而住在巡司顶社区的厦门幸福韩菊琴阿婆,也早早出门,思明社区走进厦港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创新跳操、养老养老养生,服务开始一天的构筑幸福时光。
同样在厦门岛的生态圈中心腹地,思明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也迎来了一拨又一拨的老年人。
从全省规模最大的区级照料中心,到在建或陆续投用的10个街道照料中心、98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思明区持续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构筑幸福养老“生态圈”,正逐步显现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居家社区养老的“思明样本”。
服务升级
嘉莲养老照料中心正式启用
10月31日,思明区嘉莲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正式启用。
嘉莲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采用“民办公助”的运营模式,与厦门德善堂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签约,融入“医养结合”和适老化理念,按照五星级标准进行改造。
嘉莲照料中心建筑面积1448.59平方米,服务涵盖老年人的生活照料、膳食调理、医疗养生、家政维修、健康咨询、精神慰藉、代购代办、短期寄养、日间照料全方位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动静分明,设有A、B、C三个区域,A区主要承载老年人用餐、活动、文化、休闲、康复的功能,B区与C区主要为短期照料区,总共25张床位,满足各类老年人的需求。
80岁的徐阿婆是首位签约的住户。徐阿婆的儿子马先生介绍,平时他们夫妻俩都在岛外上班,老母亲独自在家,没人说话,家里人也放心不下,如今照料中心启用,不仅由专业团队24小时照料,而且离家还不到200米,随时都能探望,“跟在家里一样”。
同时,嘉莲照料中心结合“爱心嘉莲”特色,推出特色养老服务,将居家服务、智能化服务和法律服务融入到日常服务中。全市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首次有公益法律服务团队进驻。
嘉莲街道“爱心超市”还将依托照料中心,拓展爱心服务新领域,携手照料中心,为辖内低保、特困等老年群体购买医疗服务包,上门开展助医服务,打造推出“4D爱心超市”。
幸福变迁
从家庭照料到居家社区养老
不止嘉莲片区,10月15日,位于思明南路352号,总面积1700平方米的厦港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0版,正式启用。
韩菊琴阿婆是厦港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常客,每天都要到这里打卡。
来厦门60年,有一半时间在厦港生活,80岁的韩阿婆,见证着思明区养老方式的幸福变迁。“如今在思明区养老真是太幸福了。”她感慨道。
“上一辈的养老方式,不是养老院养老,就是家庭照料。”韩阿婆说,厦港一带多是老旧矮房,出行只能靠楼梯,不爱去养老院的老人家,又没有固定集中的场所,不爱出门,整日关在家里,闷闷不乐,“一些独居老人在家中去世都没人知道”。
不过,2014年,厦港街道在第六幼儿园旧址上,开设了厦港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主要服务占辖区人口近1/4的老年人、残疾人等需要社会关注、关爱的特殊人群,提供生活照顾、文体培训、日间照料、身体保健、休闲娱乐、咨询等30余项服务。
两年后,厦港家综搬迁到了现在的位置,功能也同步升级,多了众多“老年课堂”,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如今,在原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升级打造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从单纯的文化娱乐活动,提升到了文化养生、健康养老的“医养结合”模式。韩阿婆笑着说:“专业的养老服务团队、医疗团队入驻,在家们口就能养老,以前想都不敢想哦。”
而韩阿婆所在的小区,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后,也改善了基础设施,让老年人出行更加方便。
需求导向
打造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如今,思明区以养老需求导向,因地制宜,持续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构筑幸福养老“生态圈”,正逐步显现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打造居家社区养老的“思明样本”。
去年,作为全省首个养老服务综合体,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思明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正式启用,成为居家社区养老的又一标杆。
走进区级照料中心,可谓功能齐全。一楼场地设置了多项文体娱乐服务设施,二楼主要是生活照料区,设置餐厅、保健室以及特色床位等区域。特色床位分为单人套间、双人间和三人间,共56张床位,可供老人自由选择。
除了照料中心,这个养老服务综合体,还设置了配餐中心、适老化展示中心、智慧养老服务中心、民政社会事务中心、莲花爱心护理院等。
同时,思明区按照“一街一特色”思路,着力打造各街道特色养老服务点。莲前街道照料中心作为全市首个民办公助的照料中心,是全省居家社区养老“医中办养”的典范。
探索完善“1+10+98”体系,思明区还因地制宜,布局98个“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成为老人家门口的好去处,让养老离家更近,活动更丰富。
智慧护航
构建幸福养老“生态圈”
据统计,如今,思明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3.5万人,占全区人口总数的16.3%,占全市老年人口近40%。
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老年人对幸福美好晚年生活的需要,思明区率先全市出台区级政策——《思明区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若干措施》。
聚焦老年人实际需求,规范照料中心服务内容,为辖内老人提供进站进家双向服务。其中,进站十大功能:适老化家居展示、老人健康监测(建档)、老人配餐用餐、心理咨询聊天、休闲文化娱乐、专题讲座培训、老人日托短托、老人淋浴助浴、老人康复理疗、老人医疗护理等。
进家六大功能:保洁保姆维修等家政服务、代购代办服务、护理员护士等送医送药上门服务、上门精神慰藉服务、送餐上门服务、紧急救援或应急救助服务等,切实为老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今年以来已提供2332人次上门服务,家政服务7741小时,医疗服务1222小时。
同时,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养老服务站、社区文体活动站“三站合一”,社区助老员+医疗护老员“两员联动”模式,为98个社区配备187名助老员,从事紧急救援、入户关怀、精神慰藉和咨询保障等日常为老工作。
推出爱心助餐项目设有16个爱心餐桌和用餐中心,2009年以来,共为家庭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逾63万人次,支出金额超过600万元。
此外,思明区更积极打造全市首个区级智慧养老平台,为全区老年人提供全天候在线呼叫与响应服务,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通过养老服务信息化平台建立思明区老人基本信息数据库,实时上传更新数据,累计建立老人信息档案约139000条;通过设立12349呼叫坐席,为全区老人提供24小时365天助老服务链接,累计接到电话咨询4331通,完成电话回访10420通,提供上门服务7028次;通过智能居家宝系统服务中心实现思明区特色全天候专人值班应急救助联动服务,现已服务321名困难家庭失能半失能老人、60周岁以上低保低收入空巢老人、80周岁以上空巢老人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对象,共接到老人报警4764通,均在15分钟内完成上门救援。
(责任编辑:时尚)
-
嫌疑人陈某勤被抓获。海峡网讯文/图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 通讯员 韦正譞 罗晓宁)想喝酒了,没钱买就去偷,偷完再换成酒钱……近日,翔安新店派出所抓获入室盗窃嫌疑人陈某勤。据介绍 ...[详细]
-
麦收期间无明显连阴雨天气 本报讯记者 陈蕾)5月9日,记者从市气象局获悉今年汛期的天气形势,预计我市今年夏天气温较常年略偏高,麦收期间无明显连阴雨天气。 据山东省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夏季气温烟台、威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陈蕾)记者从5月9日召开的全市防汛工作会议上获悉,目前,我市全面开展汛前准备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其中,防汛抗旱责任人已落实到位;水库、河道的防洪预案已编制完成;防洪工程建设推进顺利,已完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刘祥彩) “部门一把手要亲自办理,亲自答复!”5月14日,市委常委、副市长刘西良接听完市长公开电话时指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市民通过市长公开电话反映的问题。 当天从上午9时始 ...[详细]
-
殷磊观天13日至14日,随着台风“山竹”的迫近,气温还会进一步抬升,岛内午后最高气温可蹿到32℃至33℃。海峡网讯(厦门日报记者殷磊通讯员小邱)昨日进入农历八月,岛内气温重新攀 ...[详细]
-
李同道等陪同本报讯记者 曲亚平)5月9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厅长贾学英一行来我市调研交通运输工作。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同道,副市长刘兆亮陪同调研。贾学英一行来到山海西路,现场察看了我市关于336省道、61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迟锐) 5月13日,记者从市旅游局获悉,日照在原有“一卡通”11个加盟景区的基础上新增驻龙山风景区,该景区文化方面突出太公武文化与民族风情休闲文化两大主题,以弘扬中国武文化为宗旨 ...[详细]
-
公告 根据《日照市市长公开电话市长接听日制度》规定,市委常委、副市长刘西良将于本月14日上午9:00~11:00在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接听市民电话。刘西良副市长负责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农村、海洋渔业 ...[详细]
-
伏季休渔结束,我市水产品购销两旺,价格也出现明显下调。海峡网讯(厦门日报记者林雯)昨日中午12时,随着最后143艘厦门渔船“解禁”,2018年厦门海域伏季休渔期正式宣告结束。目 ...[详细]
-
本报讯记者 陈蕾)5月10日,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国琳来我市调研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日照筹备工作。副市长杨留星陪同。李国琳指出,日照市抓住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在山东举办的机遇,各项文化项目动手早、起点高、进度快 ...[详细]